在優比快Cloud Team工作是什麼樣子

如果你正在找一份可以安安靜靜寫程式、不需要太多溝通的工作,老實說——Ubiquiti Cloud Team 可能不適合你。
年輕的工程師通常在意的是能不能學習、有沒有人帶;而資深工程師,則更看重領域的深度與發揮空間。這兩種我都理解,也都經歷過。在 Ubiquiti Cloud Team,工作確實不輕鬆,問題通常也不單純。但如果你追求挑戰、在意技術如何帶出產品價值,這裡就是個能讓你不斷磨練、逐步放大的舞台。
一些基本資訊先講清楚:我們使用 GitHub,開發環境現代化,雲平台該用的都有;團隊內部提供各種 AI coding 工具輔助日常開發(包括我本人非常依賴的 ChatGPT, Cursor 和 Claude Code);工作型態彈性大,遠端、無限假、健身補助。
一切從「真實世界的裝置」開始
Ubiquiti 跟多數純軟體公司不太一樣,我們的雲端服務是為了支援全球各地數以百萬計的實體網通設備:從 AP、路由器、交換器,到監控攝影機、IoT gateway,甚至還有電力供應管理器。這些設備部署在咖啡店、學校、醫院,還有個人的家裡。
我們團隊的任務,就是讓這些設備背後的雲端控制平台穩定又好用。這看起來像是「寫 API、接資料庫、做 UI」這類常見的工作,但實際上,每一段 API call、每一筆資料同步,背後都連動到一個現實世界中正在運作的裝置。我們的思考總是以終為始:這樣做有沒有達到目的,哪些裝置受到影響,部署的策略又是怎麼樣?怎樣做好風險管控?
有些決定做錯了就回不了頭,但是在這裡步調很快,影響的使用者又很廣,我們常常要思考,能不能在可控的風險底下,做出可進可退的決定,怎樣逐步的rollout,怎樣持續監測。
這種「我寫的程式現在就影響到某人家的網路有沒有通」的感覺,很真實、很有壓力,也很有成就感。在這裡工作,沒有所謂的「純工程師」。每個人都在思考架構,思考使用者。
技術風格與文化:高度自主、強調Ownership
Ubiquiti 的文化跟我以前待過的公司都不一樣。
我待過新創,跟著 MoBagel 從10個人成長到70個人。在那裡很多事情都是我說了算,一個晚上就可以生出一條新的產品線。後來在 Dell 400個人的 Global team,在那裡有大量的跨團隊,跨國,跨層級的溝通,還有硬體文化與軟體文化的隔閡要跨越。
Ubiquiti工作的感受在這兩者之間。當然不可能自己說要上一個版本就上(再次強調:我們有上百萬的使用者),但也不會有太誇張的層層的溝通成本。
很多人在面試時都會問:「你們公司的技術文化怎麼樣?」這是一個很常見也很重要的問題,但其實我常常在想——大家口中的「技術文化」到底是什麼意思?
有些人會把技術文化等同於:你們有沒有寫 Unit Test?文件寫得完不完整?PR 有沒有人幫忙 Review?有沒有 CICD?Roadmap 是怎麼規劃的?這些都很實際,也都重要,但我在 Ubiquiti 工作後,有一個更深的體會。
這是我待過技術文化最健康的公司之一。對,問題也還有很多,可以改善的空間還有很多,多到說不完。但是我仍然會說這是我待過技術文化最健康的公司之一。
我們的文件寫得非常完整;測試也不是應付差事,而是真的能幫助維護品質;PR review 非常認真,夥伴們會提供誠懇又具建設性的 feedback,而且這些 review 常常不只是寫法對錯,還包含對系統整體影響的思考。但這一切都不是靠規定、SOP、或是每天 standup 打卡出來的,而是來自大家對於技術品質的高度自我要求。
簡待來說,公司的技術文化,其實是每一個個人貢獻者的堅持與共識底下去創造出來的。
我曾在新創公司當技術研發總監,也在 DELL 那種超過 400 人的全球研發團隊工作過。自己也寫過不少開源專案。我很在意技術文化,但必須說,Ubiquiti 讓我看見的是,技術文化最有效率地推動方式,其實是buttom-up。Hire 對的人,不僅僅是在意的人,而且是可以主動解決問題的人,最後反而大家更加輕鬆。
這樣的文化不是靠「被動適應」能維持的。我們期待加入團隊的人,不只是來享受這個環境,而是能夠「共同維護、甚至改善」這樣的文化。
工程師不只是寫程式,而是參與產品
很多時候,我們不只是「接到 spec 就照做」,而是反過來主動提出:「這樣設計其實對裝置端沒那麼友善」、「我們可以把這個流程拉平,減少使用者等待時間」……這類建議很多時候會被採納,甚至讓產品設計更貼近實際情境。
如果你也好奇 Ubiquiti 的雲端工程文化…
我會說這是一個很適合喜歡 ownership、又不怕面對真實世界 challenge 的工程師來的地方。你會每天被各種新情境刺激大腦,也會學到如何跟 device team、frontend team、support team 一起打造一個「真的會被用、而且被重度使用」的產品。
在這裡,不只是 coding,更多的是思考與設計。而最棒的是,你寫的每一行程式,最終都會ship給上百萬的使用者。我自己家裡跟教會也都換成了整套的Ubiquiti網路設備,這樣方便的可監控性還有靈活的遠端設定,真的是有打中我們這種IT prosumer的心。